2018江西中考考纲解读(历史)
2018年江西中考历史学科《说明》是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编制的。对《说明》进行研究解读,既能够对中考命题内容与要求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将考点知识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以便学生和老师更好地应对中考,也能够使学生和老师适应当前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面向社会发展。
考纲
解读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的新要求。
考纲
解读
二、目标能力与要求
(一)
关于学生
根据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明》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时代的新精神和新要求,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二)
关于老师
《说明》也相应地符合对教师“课程评价”的规定: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消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三)
知识能力级别要求说明
1识记
能够知道史实的基本情况,把握史实的内容,加以记忆。如知道、了解、说出、列举、举例、复述、描述、识别、辨认等。
2理解
能够把握史实的因果关系、性质、特征、意义、影响和史实之间的关系,并据此对所给史实进行解释、推断和区分等。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推断等。
3运用
运用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中,初步分析和综合历史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推广、论证及评述,完成历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如探讨、讨论、证明、评价等。
考纲
解读
三、考试形式
历史与思想品德合卷,进行开卷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总分为50分。
考纲
解读
四、考试内容权重与难度(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由20分增加至22分,世界近现代史由18分减至16分。
容易题、中等题、较难题分值比例由5:3:2改为6:2.5:1.5。
考纲
解读
五、考试题型
共有三种题型:选择题,共12个,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判断题,共3个,运用知识判断正误即可,正确的标记为“T”,错误的标记为“F”;综合题,共3个,第16、17题为材料解析题,分值安排为“4分+6分”或“5分+5分”,第18题为综合探究题,分值为10分。
考纲
解读
六、考试内容(变化)
模块2018年2017年备注
中国古代史(4)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4)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表述改动
中国现代史(4)了解“一五计划”(4)了解“一五”计划表述改动
世界近代史工业革命、近代自然科学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自然科学成果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题表述改动
(10)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7)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意义考点位置变动
(13)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13)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4)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5)讲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表述改动,原来3个考点合为1个考点
世界现代史(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1)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2)讲述萨拉热窝事件的主要过程,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表述改动,原来3个考点合为1个考点
(6)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8)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表述改动
(11)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12)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13)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14)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15)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表述改动,原来3个考点合成2个考点
考纲
解读
七、近三年中考情况及推论
题号2015年2016年2017年
题型考点题型考点题型考点
1选择题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选择题
戚继光抗倭选择题孔子
2宋辽“澶渊之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科举制度
3鸦片战争北伐战争明治维新
4洋务运动长征戊戌变法
5井冈山会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
6抗美援朝中共“十四大”“一五计划”
7三大改造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雷锋杂交水稻基督教
9改革开放《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帝国与亚历山大帝国
10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牛顿
1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蒸汽机与工业革命雅尔塔会议
12文艺复兴冷战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13俄国1861年改革改错题军机处判断题元朝的统一
14巴黎和会南京解放民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15经济全球化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6综合题一战综合题苏俄新经济政策综合题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的原因
17中国古代和世界近代的人口迁移;工业革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汉武帝大一统;新文化运动;儒家思想的演变拿破仑;欧洲制度、工业革命的变化;英国在亚洲的殖民扩展
18西周分封制;秦朝的统一;欧洲的联合;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抗日战争的启示丝绸之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欧洲的联合;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格局的演变)景德镇发展为瓷都;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南昌起义、渡江战役;建设江西
综合近三年中考情况和2018年的《说明》来看,江西中考考点分布及命题趋势有以下特点:
(一)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历年来的中考都十分强调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美国的发展、丝绸之路、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如牛顿、拿破仑、林肯、中国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先进人物等)和重要历史现象(如江西的发展与建设、人口的流动情况、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等)的解读、理解、把握。
(二)
问题设置材料化、情境化
设问的提出以情境材料为基础,从所给的情境材料中设点提问,进一步加大了情境材料在解答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
题目呈现形式多样、综合化
综合来说,近年来的考题以图片、文字、表格等不同形式呈现,尤其是综合题,会融汇不同的形式来考查。
(四)
强化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考题多通过丰富多样的史料呈现,通过新颖的情境设置,考查历史学习方法,考查学生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再加工、形成个性化认识的过程。
考纲
解读
八、教学建议
依据2018年《说明》和近三年的中考情况,有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一)
夯实基础,以课本知识为地基
不论中考的考试内容和题型或者是考查的目标能力要求有什么变化,都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的,基础知识是始终如一、唯一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反复落实,掌握最基本的史实和史论,分辨清楚不同的历史概念、史实及史论。
(二)
运用材料情境,针对练习
老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要多以不同形式的材料创设情境进行相应考点的练习。从材料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材料情境的适应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
联系当前,关注变化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学习并不是让人只在过去停留,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来了解、把握当下,促进未来的发展。在历史的教学中,老师要了解、研究当下历史的新发展、新热点,并联系所学历史知识,引导学生走向“新课标”。学生在学习中也要多多了解新近发生的历史相关事件、时事,联系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真正做到知识的迁移和内化。